中国—中亚科技减贫合作交流培训会在陕西杨凌召开
添加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5:24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减贫合作,2025年11月4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国—中亚科技减贫合作交流培训会”在陕西杨凌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汇聚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北六省的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校及企业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中国-蒙古生物高分子应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吉日木图教授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唐塔娅代表实验室参加了本次交流培训。

活动组织方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通过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科技减贫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典型经验。7个科技减贫案例重点分享科技助力县域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的实践做法,以及中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走出去”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线下参会人员赴陕西省富平县,实地考察了当地柿子、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基地,深入了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减贫的实际成效。

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面向“一带一路”的骆驼产业高值化开发与科技减贫应用技术研究。吉日木图教授带领的骆驼基因与产品开发团队,二十余年来系统开展骆驼科研与产业应用研究,在联合实验室的平台支撑下,持续为我国骆驼产业提供核心科技支撑。团队在骆驼生物高分子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产业多元化发展,也为阿拉善右旗等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成为科技助力区域减贫与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通过此次参会,实验室进一步拓展了与中亚及相关省份在减贫技术与特色农牧业领域的合作视野。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强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骆驼产业等特色资源开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区域减贫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