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
添加时间:2023-06-01 来源: 编辑:王彩霞 浏览次数:
2022年度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
学院 (公章) | 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
代码:0829 |
2023 年 6月 1 日
一、总体概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等二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于1998 年和2006 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二级学科于2000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 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首批“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档。2019年在本学科所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专任教师8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5名,硕士生导师42名;教授26名,副教授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1人,占师资总人数的83.5%。其中包括杰青、长江学者(1名),优青(2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3名),自治区321人才(8名)等省部级各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较合理的科研梯队。现有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共建平台,用房面积12000 m2、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3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105台套),1000 m2乳品中试车间, 300m2 乳品工艺室、200 m2 GMP车间,100 m2SPF级实验动物房。此外与呼和浩特市政府、蒙牛乳业、江中制药建立联合实验室。
学科不断推进“省部共建乳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并通过专家认证。在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支持下,经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伊利集团协商,决定依托学校现有的,对乳业产业领域有较好支撑作用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及相关学科,推动“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的建设并获批自治区“乳业产业学院”。
学科将继续立足于蒙古高原的特色农畜产品天然资源优势(包括微生物资源)和传统民族食品,把握当前国内外食品领域的发展趋势,面向当地全面小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力争建设具有显著地区研究特色的一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学习教育中推进党性教育和立德树人工作。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及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出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召开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工作部署大会,采取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党团校培训、研讨交流、主题党课、专题宣讲等方式精学、深研二十大精神,力争把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注重研究生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支部工作流程,完成各支部届内调整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会、专题学习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学习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草原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党日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组织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课》《二十大代表风采录——第一集》《思政司组织部示范微党课1-7》《党课开讲啦》专题节目;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故事分享会、“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线上竞赛、“喜迎二十大,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主题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欢庆二十大,观影忆初心”主题观影、“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答题、“共话二十大,学生党员谈感悟”专栏征稿、“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等活动。
推进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落实学生党支部主体责任制。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建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级协同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生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的工作优势,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班建的主要作用,着力将组织建设和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力争将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功能突出、队伍素质过硬、组织生活规范、作用发挥显著、师生评价良好的坚强战斗堡垒,博士生党支部申报2022年度内蒙古农业大学“最强党支部”。注重骨干党员的培养,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参加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网络示范培训班,提高了学生骨干党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了解和分析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探索和完善促进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校园疫情发生期间,200多名学生党员主动递交战“疫”请战书,当先锋、做表率,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为坚决快速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坚实的力量。
多措并举,提升党员发展、日常管理工作质量。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精准甄别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情况,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分党校共举办两期积极分子培训班,全年共培训学员218名,举办两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全年共发展党员90名;提升党员日常管理工作质量,推进党员档案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制度化,抓好党内信息库建设,深化“智慧党建”管理系统维护及党内统计上报等工作,完善组织关系转接制度规范,顺利完成22届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完成22级研究生组织关系转入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提升
2022年度,引进高层次博士教师2人,为其匹配教学指导教师,实施新进教师导师制,加强领军人才的学科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教师风范,青年教师在校级教学创新大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三等奖5名。招收博士后2人,聘任学科助理6人,新增18名校外导师,资助培养优青后备人才2人。选派2名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2名访问学者教师回国。张和平教授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行列和内蒙古自治区最美职工;在第十二批“草原英才”评选工作中入选“草原英才”拔尖领军人才1人,青年领军人才2人,“草原英才”1名,“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人。获得蒙古国(国际合作)“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其团队获得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入选2022年度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2022年度自治区青年英才1人。
四、研究经费及成果情况
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11个校(或院)级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及我国乳品工业、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所需的核心技术开展研究,承担和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1项、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计划项目1项、教育厅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项、教育厅杰青、优青培育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45岁以下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5项、教育厅种业振兴专项基金1项、教育厅多学科交叉研究专项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6项。累计新增纵向科研项目33项,经费4198万元。学科设立本学科科技计划项目8项,优青培育项目1项,团队建设项目5个,共计367万元。本年度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8篇(中科院一区45篇)、EI收录论文3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薄弱学科方向产出明显提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基于人工智能的益生乳酸菌精准筛选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2022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成果转化2项,转化金额共计480万元。
五、研究生培养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组及学科组职能,建立了6个专业学科建设“专项工作工作组”,修订了团队考核制度,重新修订以工程素养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要求,严格执行研究生招生指标划分方案、“职称评定业绩评分办法”,督导检查学科科技计划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程,管理明确,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师辅助水平评价机制,我院“一流学科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及应用探索”案例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典型案例。学科与区外高校和研究所共建全国性食品类产业联盟3个,获批“一区两基地”建设项目2个,内蒙古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科技小院2个,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1个,新建企业实习基地15个。持续推进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确保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年度招收博士研究生22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3人。学院针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论文查重、论文盲审评阅、论文答辩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科认真落实各项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工作量、创新性、实用价值及撰写格式均有严格要求,严格执行学校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相关要求,在开题、中期检查时由导师把关,组成专家组进行评议、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强对研究生开题报告和学科综合考试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组织开展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研讨会,细化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发展“十四五”期间的年度规划。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让研究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做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开展研究生科技论坛,开展多方位志愿者服务活动。召开了“考研宣讲会”,宣讲11场次,让学生了解我院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情况。 加强课题教学和教改研究,积极申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自治区研究生科学规划课题9项。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20、二区论文7篇。获得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立项项目4项。获批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校级20篇。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奖项8项,自治区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
六、社会服务与学术交流
2022年建立健全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产学研董事会”制度,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区域性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及学科影响力。本年度召开了“庆祝建校70周年暨第一届产学研董事会2022年会”,参与企业100余家,拓展就业岗位300余个。该学科团队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争取财政项目资金约2700万元。签署5项社会组织奖学金捐赠协议,总额715万元。在阿巴嘎旗建立“科创中国-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服务站”,深入企业指导生产65家,培训企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和农牧民5000余人次。
2022年度继续加强科普宣传,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举办全国科普日内蒙古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场启动仪式暨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普讲座、内蒙古科协举办食品安全专题科普讲座,与热心肠研究院共同举办2022“肠道科学与艺术”科普插画巡展活动,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周之际,组织学生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受众群众上万人。承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科普讲座”和“科普云课堂—益生菌科普知识竞赛”,讲座过程在线人数3.9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承办“2022食品营养与健康国际论坛”,邀请蒙古国生命科学大学院士杨•甘宝勒教授、日本•女子营养大学副校长香川靖雄教授、日本•金城学院大学大原直树教授线上讲座。承办商务部“乳制品与食品加工技术研修班”等国际会议和培训班任务,共有来自乌拉圭、尼泊尔、蒙古、约旦、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斯里兰卡、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柬埔寨9个国家的50位外国朋友参加。本年度组织线上线下互动学术报告14余场。累计国内外交流,师生共参加了学术会议 297人次(包括国际会议52人次, 呼市本地会议50人次;线上168人次,线下132人次);21人做了口头报告(包括线下 16人次,线上7人次),论文摘要投稿35人,论文张贴13人。
七、下一步努力方向
(1)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建工作在研究生教育及学位点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风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2)加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和劳动教学。
(3)发挥领军人才引领作用,引进高层次人才,平衡发展学科方向,加强社会服务成效,提高学科声誉。
(4)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动员。首先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解答学生在就业路上的疑惑和迷茫,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未来道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次要针对学生多样化的求职需求,不断细化服务,积极搭建多维度的培训平台,面向不同意向的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努力做到精准服务、有效培训、全方位提升。
上一条: 2023年度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
下一条: 2021年度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报告